纳米纤维素电纺丝法制备工艺

浏览数量: 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5-03-13      来源: 本站

["whatsapp","pinterest","linkedin","facebook","line","kakao"]


1. 引言

电纺丝法是一种通过高压电场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制备成纳米纤维的技术。近年来,纳米纤维素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成为电纺丝研究的热点材料。通过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纤维在过滤、生物医学、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纤维素电纺丝法的制备工艺。

2. 实验材料

纤维素原料:微晶纤维素(MCC)、木质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BC)。

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乙醇、离子液体(如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OAc])等。

添加剂:聚乙烯醇(PVA)、聚氧化乙烯(PEO)、壳聚糖等,用于调节溶液的粘度和电纺丝性能。

交联剂:戊二醛(GA)、环氧氯丙烷等,用于增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3. 实验设备

电纺丝设备

高压电源(0-30 kV)。

注射泵(用于控制溶液流速)。

金属针头(通常为不锈钢针头,直径0.5-1.0 mm)。

收集器(平板或滚筒式,用于收集纤维)。

辅助设备

磁力搅拌器(用于溶解纤维素)。

超声波清洗器(用于分散纤维素溶液)。

真空干燥箱(用于干燥纤维膜)。

 

 

4. 制备工艺步骤

4.1 纤维素溶液的制备

溶解纤维素

将纤维素原料加入溶剂中(如DMF或离子液体)。

加热至60-80°C,持续搅拌4-6小时,直至纤维素完全溶解。

若使用离子液体,需在惰性气体(如氮气)保护下进行,以防止氧化。

调节溶液性能

加入适量添加剂(如PVA或PEO),调节溶液的粘度和电导率。

继续搅拌2-3小时,确保溶液均匀。

使用超声波处理10-20分钟,进一步分散纤维素。

过滤溶液

0.45 μm或0.22 μm的滤膜过滤溶液,去除未溶解的颗粒和杂质。

4.2 电纺丝过程

装填溶液

将制备好的纤维素溶液装入注射器,并固定在注射泵上。

确保针头无气泡,避免电纺丝过程中断。

 

设置电纺丝参数

电压10-30 kV(根据溶液性质和纤维直径需求调整)。

注射速度0.1-2 mL/h(低速有利于形成均匀纤维)。

接收距离10-20 cm(距离过短可能导致纤维未充分拉伸,过长可能导致纤维断裂)。

环境条件:温度控制在20-25°C,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

启动电纺丝设备

开启高压电源和注射泵,溶液在电场作用下形成泰勒锥,并拉伸成纳米纤维。

纤维在电场中飞行并沉积在收集器上,形成纳米纤维膜。

收集纤维膜

根据需求选择收集器类型(平板式或滚筒式)。

收集时间通常为1-4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纤维膜的厚度需求。

4.3 后处理

干燥

将收集的纤维膜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40-60°C下干燥12-24小时,去除残留溶剂。

交联处理

将纤维膜浸泡在交联剂(如戊二醛)溶液中,处理1-2小时。

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去除未反应的交联剂。

再次干燥,得到稳定的纳米纤维素纤维膜。

5. 工艺优化

溶液浓度:浓度过高会导致纤维直径增大,过低则难以形成连续纤维。通常纤维素浓度控制在5-15 wt%。

电压和注射速度:高电压和低注射速度有利于形成细纤维,但需避免纤维断裂。

环境温湿度: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纤维粘连,湿度过低可能导致纤维脆性增加。

 

6. 应用前景

过滤材料纳米纤维素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适用于高效空气过滤和水处理。

生物医学:可用于制备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和药物缓释载体。

能源领域: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或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复合材料:用于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7. 结论

电纺丝法是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通过优化溶液性质、电纺丝参数和后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纤维素纤维材料。该方法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未来可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升纤维的性能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以上为纳米纤维素电纺丝法制备工艺的详细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南京天禄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六朝古都南京,专业从事于新兴材料纳米纤维素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快速导航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贾经理
电话:18061643560 
邮箱:jiayu
@tianlunano.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金兰路
 版权所有  2024 南京天禄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苏ICP备2024110214号-1